随着智慧城市加快建设,智慧楼宇市场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趋势。同时,这也暴露出传统建筑中的诸多问题:建筑配套系统多且乱、运行管理成本高、空间环境体验差等等,这些都成为影响建筑管理效率的行业顽症。
2月16日,2023海尔智慧楼宇成果暨新品发布会在青岛召开。现场,针对行业顽症与用户难题,海尔智慧楼宇发布三大创新成果:低碳建筑管理平台、自主创新“楼宇大脑”、自主研发热能回收和气悬浮等节能型技术。
其中,在现场发布的“热能回收”技术格外抢眼。据悉,该技术将工业废热、地热能、太阳能等转化为电能,改善能源结构,成为行业最前沿的节能低碳技术。
能耗高、成本高?海尔:能源管理节能30%
在全社会都聚焦的双碳目标下,智慧能源无疑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力点。不过,目前智慧能源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空调、电梯、照明等设备采用了高效产品,但是整体粗放式管理,能耗依然居高不下;其次,在新能源利用上,如光伏发电,主要集中在白天,而很多区域用电高峰恰恰是晚上,存在峰电难降、峰谷难填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海尔智慧楼宇全球企划总监杨宝林分享了海尔智慧楼宇的一揽子方案,即“从能源生产,到能源综合利用,再到能源管理平台,海尔打造的是一整套绿色低碳的楼宇动力系统。”
在这套楼宇动力系统里,能源生产是第一步。在现场,海尔就展示了能够生产能源的“热能回收”技术。这项技术重点涉及的是磁气悬浮ORC发电、光驱储能两方面的创新技术应用。一是磁气悬浮ORC发电。具体说就是,海尔将钢铁冶金、化工石油等工厂释放出的工业废热回收回来,通过磁气悬浮ORC发电机组将这些废热再转化成电能,提供给建筑内部日常能源使用。在废热转化为电能的整个过程中,磁气悬浮ORC发电技术将转化效率提升了10%;二是光驱储能。海尔智慧楼宇推出的光驱储能方案重点是借助光伏发电产生电能和热能,当产生的这些能量超过建筑内空调和热水系统所需时,就会优先存储备用,同时还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并网出售。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也提出,智慧能源和建筑可以很好的结合,不仅可以节能提效,还可以生产能,实现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降低国家能源消耗压力。目前,海尔智慧楼宇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已经在浙江燃气、唐山古冶居民供热项目中实现落地,实现了场景方案定制、远程管理、故障预警和节能自优化等用户体验升级。
系统多、难管理?海尔:一站集成、节能提效
评论列表 (0条)